文章来源:上海科技 发布时间: 2024-07-19
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《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,提出的主要目标是:到2027年,初步建成养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。创建1个养老科技产业园,建设1—2个高质量孵化器、3—5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、1—2个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,引进培育5—10家龙头企业,建设5—10个养老科技产品展示体验基地;完善提升5—10个居家适老化改造、家庭照护床位、智慧社区长者食堂、智慧养老科技社区、智慧养老院等养老科技应用场景;初步建成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,年均服务老年人超过500万人次。
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,截至2023年底,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8.05万人,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7.4%;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1.64万人,占总人口的5.4%。
《行动方案》的出台,有助于增进上海乃至全国老年人的福祉,也将推动银发经济发展。我国银发经济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?上海养老科技和产业应如何发展?记者采访了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和两位科研人员。
1 针对短板制定养老科技政策
“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,国产老年用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”市科委生物医药处负责人说。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《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》显示:日本老年用品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全球共有6万多种老年用品,其中日本产品有近4万种,而且智能化水平较高。德国的养老配套设施和老年人家用器具等领域发达,高端养老配套设施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60%。与这两个国家相比,我国老年用品制造业较为落后,国产用品只有2000多种,品类缺失现象严重,与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不符。
这种差距有客观因素——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比我国早。上世纪70年代,日本政府发布《高龄社会对策大纲》和相关法律,从税收、政府购买、行业规范和标准等方面扶持老龄产业发展。在政策扶持下,企业研发了大量满足老龄社会需求的产品,使日本成为全球最发达的老龄产业国家。
近年来,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老龄产业和银发经济。今年1月,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发布,指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、产业链长、业态多元、潜力巨大,要加快银发经济发展,增进老年人福祉。
位于“大零号湾”的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正在建设。赖鑫琳摄
发展银发经济,要加强科技创新应用。市科委调研后认为,上海在养老科技领域研发基础较好,产业规模初具,随着养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,已形成一定优势。然而,上海现有养老产品的科技赋能力度不够,产品种类、适用性和质量都有待提升;领军企业不多,养老科技企业总体规模较小、能级不高;养老科技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,主要由政府买单,老人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有限,企业推广产品的商业模式尚需优化。
针对这些情况,市科委联合市民政局等部门制定了《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,从加强技术攻关、产品开发和服务平台建设,促进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和推广,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三个方面入手,推动养老科技及其产业加速发展。
2 康复训练设施与元宇宙融合
对于养老科技,上海大学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主任、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PI(首席研究员)郭帅教授颇有发言权。他参与开发的“智联康复元诊疗”入选了上海市第二批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,正在凯健华鹏养老院试点应用。
这家养老院安装了金矢机器人公司研发的“旅图”智能康复步道,老年人戴上MR(混合现实)头显设备,可看到草原、森林等虚拟场景,远处山峦层叠,身边小溪潺潺,他们根据语音提示在步道上行走,完成蹲下采花、伸手摘果等一系列训练任务。
据介绍,这条步道能帮助老年人完成肌力、协调、步态和认知等10项以上身体训练,步道上的10余种传感器会实时采集他们的运动能力、视听能力、感觉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数据,长期使用后产生的这些数据,将生成他们所对应的“数字人”。
在市经信委支持下,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大学、金矢机器人合作,将智能康复步道与元宇宙融合,面向四级诊疗,打造虚实融合的智联元宇宙康复空间。这个校企合作团队在开发训练、诊疗、会议、教学、技能、社交等6个元宇宙空间,今年10月首批元宇宙空间将向上海部分养老院、三级医院、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。届时,元宇宙里将入住一个个银发“数字人”,其数据来自老年人的历次体检和训练,反映他们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。医生查看“数字人”后,就能为对应的老年人提供诊疗和咨询服务。
在郭帅看来,养老康复产品与用于医院康复科的产品不同,功能不能过于单一,应兼具多种训练和评估功能,同时尽量降低成本,这样才能打开市场。“为了降低成本,产品的一些生理参数采集不必很精准。在长期采集大数据的基础上,通过智能大模型对数据变化趋势作出预判,对老人的慢病管理很有价值。”
元宇宙技术在养老产品开发中大有用武之地。郭帅说,将元宇宙空间与养老康复设施融合的成本并不高,但实用性强,可成为打造智慧养老科技社区、智慧养老院的技术方案。元宇宙空间建成后,可接入血压血氧检测仪、智能步道、康复机器人等多种设备,为老年人提供虚实融合的健康服务。
3 人形机器人有望做护工助手
方兴未艾的人形机器人在养老领域也很有应用潜力。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闫维新认为,人形机器人有望扮演多种角色:一是操作照护设备开展翻身、搬运、大小便处理等工作,成为护工助手;二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老人聊天,并成为亲朋与老人远程交互的平台;三是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老人的体征数据、及时预警,成为智慧家庭和智慧养老院的控制中台。
近年来,闫维新参与研发了智元机器人公司“远征”系列人形机器人,还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面向临床和养老需求的智能多功能护理床研制及应用示范”项目。目前,智能多功能护理床已研发成功,在上海多家养老院进行应用测试。记者看到,这款护理床的很多部件都能运动,如背部起升、腿部起升、垂直升降,从而变出多种造型,实现老年人姿态管理、大小便处理、肢体训练、就餐、娱乐等活动的自动化辅助。
图片智能多功能护理床背部起升后,老年人坐在床上就餐(模拟图)。
“人形机器人兴起后,老人护理的自动化、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,所以我们可以挖掘人形机器人的养老照护能力,通过模型训练让它们掌握各种护理和康复训练操作。”闫维新说。这个观点与市科委调研时了解到的情况颇为吻合——养老院反映,护工非常辛苦,半夜里也要起床为老人翻身,希望机器人未来能取代护工的部分工作。
如何让这一天尽早到来?闫维新建议市科委等部门加强研发落地布局,支持企业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形机器人养老范式的深入研究,并与养老院、社区合作进行试验验证,推动机器人护工早日上岗。